B体育“打卡”+“直播”=新的流量场!年末集市烟火气渐浓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19 16:27:04

  B体育赶集,曾经是物质匮乏年代的一个特有活动。集市不是每天都开,市民需要等待特定的日子赶去,而且最好一次把需要的东西买齐。对那个年代的儿童来说,赶集或许意味着盛大的节日,能一饱口福,还能开开眼界,看到各种好吃的、好玩儿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品的供应不再稀缺,市民的消费场景也已发生巨大变化。但集市做为一种传统的商业模式,不仅仅是消费的场所,更是农民丰产增收的渠道,在新时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赶集的仪式感,给消费者带来的烟火气和不一样的消费体验,是电商平台不具备的。

  集市,仍然在被消费者期待和眷顾着,而且被年轻人“打卡”和“直播”着,成为新的流量场,延续着烟火气。年末,近郊的各大集市和市内的艺术品集市、花鸟虫鱼市集迎来了消费的旺季。

  12月13日,西青区柳霞路集市,前来采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大集呈现出热闹的氛围。李吉森摄。

  54岁的田云霞临近退休,工作不忙的时候,她会坐上公交车去近郊“赶大集”。前几天,她看天气预报有雪,就想着买一双雪地靴,再买一件加绒保暖内衣。老伴儿说,网上买很方便,打开手机点点屏幕就下单了。

  田云霞不想在网上买。她前几天在网上买过一件羽绒服,消费体验并不好。电商平台的报价也不便宜,长款的羽绒服价格是899元。田阿姨下单后,快递三天就到了天津。然而,快递并没有送货到家,而是发来一个短信,里面有取件码,让去驿站自己去取。

  去驿站取快递,田阿姨体验过很多次,大部分时候都需要排队。社区附近的驿站,每到下班时间,汇集了大量的取快递人群,排队需要二十分钟以上。本来,电商购物是方便快捷的,但不能送货上门,就不再让人感觉“方便快捷”了。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季,站在外面十分钟以上,就有人体力难支。

  除了不能送货上门,电商消费的“货不对板”也越来越多。当时,下单时田阿姨看到的是精美的图片介绍,受到羽绒服后发现,商品标识不全,填充的羽绒也没有足够重量,而且羽绒服款式偏紧B体育,穿在身上并不舒适。无奈之下,田阿姨想退货,于是和网店客服多次交涉B体育,才把羽绒服给退了。

  “不能摸不能试,这网上买衣服买鞋子总会遇到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田阿姨这样说。

  这次,田阿姨想在下大雪前买一双靴子,再添置一套加绒内衣,她决定去集市上去看看。

  12月13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田阿姨坐上了公交车。20分钟后,公交车停在了西青区柳馨园站点。下车后,不到十步路就到了柳霞路集市。这个集市开了一年多,开阔整洁,商户多,物品丰富,吸引了周边很多居民以及市区赶来的消费者。

  来到这个集市,田阿姨并没急着奔赴销售衣服和鞋子的摊位。她慢慢走慢慢逛,想顺便看看都有哪些水果、零食及小商品可买。她发现,今年的水果蔬菜便宜了很多。大白菜的价格在每斤0.4元左右,往年很少有这样的价格,以前都是在每斤0.8元以上。大葱一捆捆地摆放着,商户称是近郊蔬菜基地刚刚采收的,一捆只需要五元。橘子和苹果的价格也很便宜,橘子十元八斤,折合每斤1.25元;苹果每斤2元,比市区的水果店和网上便宜很多。这样的价格,消费者都是一袋子一袋子买,给人一种丰收和殷实的感觉。

  田阿姨也喜欢在集市上采买农产品。“地头价肯定比商场超市低,集市上的价格接近于地头价,在这买能省不少钱。”她这样说。还有一些商户,直接在集市生火上锅,摆卖熟玉米、熟鸡蛋和各类熟食,热气腾腾,烟火气夹杂着食物的香味,让人感受到嗅觉的冲击,有了品尝和购买的欲望。

  在这次集市上,田阿姨了解到,西青的蔬菜、武清王庆坨的红薯、宝坻的鱼、蓟州的山货(栗子和柿子)、宁河的大米都集中采收和上市了,价格实惠。很多消费者专门开着车前来采买,不少人担心下雪会影响供应和价格,提前到集市购买过冬的大白菜和其他物资了。

  四十分钟后,田阿姨来到了保暖内衣的摊位,简单的攀谈得知,商户来自山东,在近郊的姚村、水高庄、牛坨子、柳霞路几个集市轮流上集,销售羽绒服、保暖内衣和靴子。见到田阿姨这样的老年人,商户特别热情,并推荐了比较合身的款式,让她试穿一下。田阿姨试穿了多款保暖内衣和雪地靴,确定了购买的款式,最终,商户爽快地便宜了30元。

  临走时,商户提醒,“这两天有大雪,回家了早点穿上保暖。”听到这样的叮嘱,田阿姨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过了一会儿,田阿姨采买了一些干果和一袋橘子,本来想买更多的蔬菜和水果,但实在是拿不动,她就放弃了。

  经过这次赶集,田阿姨感觉,相对于电商购物,集市给人一种“主动觅食”而不是“被动投喂”的感觉,物品就在眼前,可触摸可挑选,比电商平台更具真实性。她也想着,趁年前再多赶几次集市,准备一些过冬的物资。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一些专门拍摄集市的博主。他们的有关农村大集的视频,被点赞和转发,也吸引了更多的网民前去赶集。集市这种原生态的消费方式,吸引了市民的关注,发展成为一种“乡村情怀”的文化消费现象。

  一位北京的美食博主“肖肴”,近期来天津的蓟州区官庄大集,他拍摄了集市上的鲜榨香油、现泡花茶、新鲜年糕,还有刚从水库捕捞的胖头鱼。他的视频里,各种乡村土产品和现场制作的美食琳琅满目,香味和烟火味汇集在一起,人声噪杂B体育,给人一种身处闹市,寻找美食解馋的畅快感。

  在这次赶集体验中,肖肴特别品尝了蓟州有名的邦均羊汤,在集市上摆桌搭棚、开锅营业的是年过四十的一位乡村厨师,对自己的手艺非常自信,操作起来也非常流利,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羊汤的主料按重量计价,这和城市的售卖方式明显不同,也让人感觉非常朴实。

  除了这次蓟州大集,肖肴也拍摄过天津市内的早市、夜市和文玩集市。每周四,鼓楼的文玩大集挤满了人。在肖肴和其他博主的视频里,周四鼓楼文玩集市的一大特征是人流量大,物品丰富,而且艺术属性更强,有着独特的文化性和雅俗共赏的气质。

  文玩集市上售卖各种玉器、瓷器、核桃、书画、红木家具、手工艺品,市民可以在集市上淘到各种有趣的摆件,放在家里的客厅或者书桌,也可以买到各种珠宝首饰佩戴,增添生活情趣。这些带有文艺气息的产品,价格不贵,给了市民淘货的乐趣。博主边走边拍,让观众也有代入感,有了赶集和淘宝的兴趣,不少网民慕名而至,增加了文玩集市的人流量和影响力。

  12月初的鼓楼文玩集市,商户来自全国各地,淘货的市民熙熙攘攘。李吉森摄。

  天津生活类博主“玫子”,退休后开始从事自媒体创作,主要拍摄周边地区的大集。她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拍摄了宁河的潘庄大集和造甲城镇大集、西青的姚村大集和牛坨子大集、东丽的宜家大集和大毕庄大集、北辰的霍庄子大集、津南的葛沽大集和咸水沽大集。这些集市上,上市了天津郊县各区农民采收的农产品和农贸批发市场转运而来的南方水果蔬菜,价格便宜,引发市民的关注和点赞。

  在武清区梅厂镇大集,一个大院集中了上百个商家,日化、厨具、服装、皮具、食品等应有尽有。玫子着重拍摄了近期上市的各类水产品,如螃蟹B体育、淡水鱼、河虾及对虾等。在天津这个滨海城市,市民对鱼虾蟹等各类水产品有着特殊的偏好,年底也正是这类产品上市的时节。商贩在集市的售卖价格,比市内生鲜超市的价格优惠不少,吸引了部分市民赶集购买。

  在北辰区青光大集,玫子拍摄了大集上售卖的各类蔬菜和肉产品。货架上的肉类,没有生鲜灯灯光的照射和遮盖,展现出天然的颜色。集市上的鸡肉和鲫鱼等,也比城市农贸市场价格普遍便宜20%以上。网友纷纷点赞收藏,一些网友发布评论表示,有时间也去赶集,体验一下热闹的感觉。

  市区37岁的“哆哆”,最近时常拍摄和直播天津的大集。周四的鼓楼文玩大集和周六日的东丽区的宜家大集是他经常直播的地点。在东丽区的集市,他会介绍各位摊贩现场制作的各类糕点和食品,这些食品在镜头前冒着热气,让观众一下子回味起味道,联想到集市的烟火气息,勾起了不少人儿童时的记忆。除了天津的大集,他还奔赴北京,直播北京潘家园古玩夜市,热闹的气息,熙熙攘攘的人群,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呈现着城市经济复苏的魅力。

  也有一些集市摊主,身为商户的同时,拍摄集市,成为自媒体博主。销售服装的“春红”和销售运动鞋的“刚子”分别拍摄了天津的多个乡村大集。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用小面包车拉着货品奔赴不同的地点,在赶集人群到来之前匆匆布置好摊位,经营时热情对待每一位顾客。同时,用手机记录和拍摄自己经营的情况,以及其他商户售卖的新奇物品,这些视频,同样吸引网友关注和点赞。更有一些网友,在视频的启发下,开始加入到兼职摆摊的行列中,谋得一份副业的收入。

  近两年,受电商影响,城市中心区域的商业街和临街店铺大面积关门歇业,人流量大幅减少,日渐冷清。一些市民反馈,相对于电商的距离感和虚夸性,他们更信赖线下消费的“可触摸和可试穿”,也期待线下价格的优惠。然而,城市中心区域高额的房租,使得售卖的商品额外成本增高,也最终导致大量的商业场所的实际价格满足不了消费者的期待。

  在这方面,乡村集市和城市中心的定期集市,营业时间的灵活性,免租金和低租金的模式下,物美价廉的优势吸引了消费者。北京等地去年也发布措施,鼓励商场商户增加外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天津此前在水上公园、西沽公园开办的集市,也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供需两旺,人气颇高,再次印证了集市在电商的时代仍有生命力。

  商业经营人士指出,在一些客流量不足的商业街区,应开辟专区开办短期集市,探索租金的短期化和经营时间的灵活性,给商家降低租金压力,让市场重新焕发活力。同时,应探索集市的专业性和文化性,推出非遗市集和文艺市集等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消费场景B体育,让集市成为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新渠道。(今晚报记者 李吉森)